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小儿慢性胃炎食疗三则

2009-07-22 05:08: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饮食调理对治愈小儿慢性胃炎甚重要,总的来说儿童的食物需遵循“细、软、嫩、烂”的原则。

  医师介绍,饮食调理对治愈小儿慢性胃炎甚重要,总的来说儿童的食物需遵循“细、软、嫩、烂”的原则。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更需要如牛奶、炖蛋、鱼、豆制品、面条、粥、新鲜蔬菜、水果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另外可以吃一些对胃消化功能有帮助的食品,如山药、扁豆、莲子、猪肚等。下列几种饮食疗法适合儿童应用:

  方一:白萝卜500g,蜂蜜150g。将萝卜切丁,放于沸水中煮熟捞出,晾晒半日,再放锅内加蜂蜜用小火煮沸,调匀,冷却后装瓶,每日服3汤匙。适合于胃部胀痛、嗳气、反酸的患儿食用。

  方二:饴糖20g,冲入豆浆250ml内,煮沸后空腹饮用。适合胃部隐痛、手足不温,怕冷的患儿。

  方三:取莲子、糯米、薏米各50g,红糖15g。莲子用开水泡胀,剥皮去心,放入锅后加水煮30分钟后加粳米及薏米煮沸,小火炖至烂,放红糖后食用。适合中上腹疼痛、消瘦食欲不振、舌苔腻的患儿。

  胃病患者的饮食调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注意饮食的质

  应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饭菜宜细软而容易消化,避免过于辛辣、香味过浓和太烫的食物,所谓营养丰富是指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类齐全,搭配适当;所谓容易消化,一般有这样几个规律:发面好于死面;面食好于米食;流质饭好于普通饭;淀粉(糖)好于脂肪(肉);细粮好于粗粮。食物无刺激性是胃炎病人特别注意的问题。如辣椒常使慢性胃炎病人胃痛发作,白酒常使胃炎病人疼痛加重,生葱、大蒜常被胃炎病人所禁忌就是因为它对胃有刺激,浓茶因其增加胃酸的分泌使病人胃痛加重。

  2.关注饮食的数量

  食物量的多少标志着胃的工作量的大小和负担的轻重。食量过多,胃工作量大而负担重,对胃很不利。食量过少,工作量不足,胃活动无力也将使胃痛加重。一般提倡早饭吃得好一点,午饭吃饱一点,晚饭吃得少一点是可以参考的。这样可使胃肠恒定而有规律的活动,不容易得胃炎,即使得了胃炎,也很快会痊愈。

  3.注意饮食的温度

  饮食的冷热和无规律,这种物理刺激可使胃炎病人疼痛发作。所以患胃炎的人要掌握食物的冷热适度,有规律地进食可使胃得到良性刺激,保证胃炎的痊愈。

  4.掌握进食的速度

  胃炎病人特别禁忌暴饮暴食,吃饭时要养成细嚼慢咽的良好习惯,使磨碎的食物能和唾液充分混合,以达到对胃粘膜的刺激性减少和易于消化的目的。最好能做到少食多餐。

 更多胃部疾病知识尽在>>>中国第一胃病门户

(实习编辑:郭婷婷)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39热文一周热点
热门问答更多
慢性胃炎
  • 摩罗丹(浓缩丸)

    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定痛。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疼,胀满,痞闷,纳呆,嗳气,烧心等症。[详细]

    去看看 ¥26.75
  • 胃康灵胶囊

    柔肝和胃,散瘀,缓急止痛。用于肝胃不和、瘀血阻络所致的胃脘疼痛、连及两胁、嗳气、泛酸;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详细]

    去看看 ¥22.25
  • 复方氢氧化铝片

    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胃灼热感(烧心)、反酸,也可用于慢性胃炎。[详细]

    去看看 ¥44.3
擅长慢性胃炎专家更多
  • 邓键敏副主任医师佛山市中医院

    擅长领域: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胃肠疾病、肝硬化、胆石症、急慢性胰腺炎、急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病及克隆病等,熟悉胃、肠镜检查及内镜下取异物、胃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切、胃造瘘等技术。

  • 贺青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擅长领域:慢性胃炎,慢性腹泻、便秘,反流性食管病,脂肪肝,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急慢性胰腺炎,慢性肝病,胃肠道肿瘤,胰腺肝脏肿瘤等常见病的诊断治疗有较独到的见解,对临床少见病罕见病能较准确鉴别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

  • 肖河主任医师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胃及十二直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胆石症,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尤为专长;对泌尿系统疾病,慢性咳嗽,风湿性疾病,心脑血管病等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