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首页 > 胃病 > 正文

腹痛就是胃病?感染幽门螺杆菌就该“杀”?专家一次说清

2018-10-30 10:56:06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我国是消化疾病大国,胃病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人们上腹感到疼痛时,第一反应就是“胃疼”,接着就想“吃点胃药”。对此,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消化科侯晓华教授有话说。 上腹疼痛?不一定是胃的问题 幽门螺杆菌感染该不该杀?怎么杀?  胃里长“皱纹和白头发”怎么办?

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统计发现,胃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80%,这意味着,10个人当中8个人可能就患有与胃有关的疾病。

我国是消化疾病大国,胃病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人们上腹感到疼痛时,第一反应就是“胃疼”,接着就想“吃点胃药”。对此,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消化科侯晓华教授有话说。

10月27日,2018首届“我讲消化与健康”医学科普金话筒活动总决赛在天津举行。侯晓华教授接受39健康网记者采访,就大家对于胃病常见的误区一一进行了解答。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消化科侯晓华教授

上腹疼痛?不一定是胃的问题

侯晓华教授表示,目前老百姓对胃病的误区主要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误把其他疾病当作胃病。说到这里,侯晓华教授唏嘘不已。原来侯教授同院的一位教授因上腹疼痛做了六次胃镜,均没有发现问题,可最近因心梗去世。“上腹疼痛这么久都没有想到是心脏的问题,这才突然去世。”

侯晓华解释,胃病严格来说并不会造成突然的生命危险,若出现上腹疼痛,做完胃镜后没有发现问题,需及时转换思路就诊。

另外,胆囊和胰腺出现问题也会导致上腹疼痛。侯教授有时会根据病情让患者做胆囊超声检查。“可病人觉得自己患的是胃病,不愿意多花这个钱。”

幽门螺杆菌感染该不该杀?怎么杀?

幽门螺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200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因揭示幽门螺杆菌与胃炎的关系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幽门螺杆菌一时名声大噪。

在侯教授的日常门诊中,有些病人一听说自己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认为自己会得癌,要求一定要杀死。

侯晓华介绍,目前可证实,幽门螺杆菌确实与消化系统疾病以及胃癌有关。但关于是否该杀死幽门螺杆菌的问题,侯教授表示,这种细菌危害性不是太大,目前我国60%的人会感染幽门螺杆菌。

“一旦感染了,根据情况,该杀则杀,一次性杀掉;若一次杀不死,不要接着杀。”

幽门螺杆菌主要经口—口及粪—口传播,比如,中国人习惯的集体用餐、父母给小孩子喂食、甚至亲吻都有可能感染。因此,第一次感染幽门螺杆菌,若杀死了并不代表下次就不感染了。侯教授表示,一次杀不死不要接着杀,可以先搞清楚抗生素用药历史等,过段时间再杀。“就像训小孩,训一次可能有效果,连着训四五次,后面(小孩)就没有感觉了。细菌也是一样,杀菌有适应症。”

胃里长“皱纹和白头发”怎么办?


很多患者拿到胃镜活检病理报告,看到“萎缩性伴肠化”、“慢性中度萎缩性胃炎伴中度肠化”等字眼时,就忧心忡忡。侯晓华教授表示,大可不必如此担忧。

侯晓华介绍,萎缩性胃炎和肠化都属于“加龄现象”,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胃部也开始慢慢衰老。“萎缩性胃炎就像人老了脸上长皱纹,胃里也会长皱纹;肠化就像长白头发。”因此,他建议若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可不用加以治疗。

萎缩性胃炎和肠化均被列入胃癌的癌前疾病,但变癌的几率不高,侯晓华介绍,前者变癌的几率为0.5%—1%,后者为 3%—5%。且变癌有一定的过程,根据侯晓华的临床经验,从无癌到有癌大概需要3—5年。

但若年纪轻轻就患上了这两种疾病应加以关注。侯晓华教授建议,年龄在35岁以上,满足家里有胃癌家族史、患有萎缩性胃炎和肠化、胃部长息肉、做过胃切除手术、患有胃溃疡疾病五个条件中任意一个的患者一定要进行胃部检查。

侯晓华教授建议,远离胃病要做到饮食的规律性,早中午餐按时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少熬夜,多休息;戒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