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亦可发生于食管下段、胃空肠吻合口周围及含有异位胃粘膜的美克尔(MECKEL)憩室。这些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消化性溃疡。近年研究发现溃疡的形成与幽门螺旋桿菌(HP)的存在有关。本病绝大多数(95%以上)位于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深入研究表明,胃溃疡病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在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有明显的区别,并非同一种疾病,但因两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药物治疗反应有相似之处,所以习惯上还是把它们归并在一起。本病的总发病率占人口的5-10%,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多见,以青壮年多发,男多于女,儿童亦可发病,老年患者所占比例亦逐年有所增加。胃溃疡患者的平均年龄高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约10年。
临床表现
1.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中上腹部疼痛,胃溃疡常在剑突下或偏左,进餐后1~2小时发作,持续1~2小时胃排后缓解;十二指肠溃疡多在剑突下偏右,多于空腹时发生,进食后缓解。发作与季节有关。疼痛性质可呈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特殊类型溃疡如幽门管、球后、胃底贲门区、巨大溃疡及多发性溃疡、复合性溃疡或有并发症时,腹痛可不典型,可有剧烈腹痛或夜间痛。 2.常伴有返酸、嗳气、流涎、恶心、呕吐等。 3.全身症状:患者可有失眠等神经官能症的表现,疼痛较剧而影响进食者可有消瘦及贫血。 4.缓解期一般无明显体征。活动期胃溃疡压痛点常在中上腹或偏左;十二指肠溃疡者常在偏右;后壁穿透性溃疡在背部第11、12胸椎两旁。
诊断依据
1.有慢性、节律性、周期性中上腹部疼痛。 2.可有返酸、嗳气、恶心、呕吐及其他消化不良的症状。 3.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GI)可发现龛影。
治疗原则
1.消除症状,促进溃疡愈合;
2.预防复发和避免并发症;
3.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要强调治疗的长期性和持续性;
4.选择药物要效果好、价廉、使用方便和个体化;
5.必要时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
1.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在治疗上既有相同之外,亦有异处。相同点在应用制酸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及一般碱性药物)杀灭HP;不同点是胃溃疡的治疗需用促进胃排空药物如吗丁琳、西沙比利等,而十二指肠溃疡则不宜应用,而多用抗胆碱药物如阿托品、普鲁苯辛等。
2.溃疡的治疗在初治或病情较轻者,可先采用H2受体阻滞剂,无效或顽固性溃疡或有并发症者改用质子泵抑制剂。
3.可辨证加用中药或中成药。
辅助检查
1.典型病例的诊断以检查框限“A”为主;
2.需要与肝胆疾病鉴别或疑有胃溃疡癌变发生肝、肺及腹腔转移时,检查专案包括检查框限“A”、“B”、“C”。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缓解、体征消失,胃镜提示原溃疡呈疤痕期或GI提示龛影消失,OB阴性。
2.好转:症状减轻、体征轻微或消失,胃镜提示原溃疡源缩小或GI示龛影变浅及缩小。
3.未愈:症状未能缓解或加剧,胃镜或GI提示病源变化不大。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小肠肿瘤、胃肠间质瘤外科治疗 肠瘘、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的综合治疗。
擅长领域: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肝胆胰腺肿瘤、腹膜后肿瘤及腹部其他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及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擅长领域:擅长普外肿瘤(胃肿瘤、结直肠肿瘤、乳腺肿瘤、甲状腺肿瘤、腹腔及后腹膜肿瘤、肝胆胰肿瘤、全身体表肿瘤);肛肠疾病(严重环庤、脱肛、直肠脱垂、直肠息肉、便秘、肛周脓肿、肛瘘、肛裂、肛门狭窄及肛门成形);各种急腹症(急性消化道穿孔、出血,肠梗阻,急性胰腺炎,胆管炎,破伤风等)的临床诊治和科研、教学。尤其在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前切除超低位机械性保肛术(300多例)、机械性吻合技术在消化道重建术中的临床运用研究(3000多例)、环痔PPH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先后两次获暨南大学医学院级和卫生厅科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