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观察

2007-08-16 12:59: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西医三联杀菌疗法虽疗效较好,但有一定的副作用,笔者近年采用排幽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满意。

  病例选择根据以下标准:

  1.凡符合《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西医诊断标准者;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观察

  2.所有病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且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

  3.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证,见胃脘痛、纳呆少食、嗳气、嘈杂泛酸、腹胀、乏力、头痛、大便失调、口中异味、舌质淡红体胖有齿印、舌苔黄腻、脉濡缓等症状。

  全部病例为本院门诊患者。治疗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17~68岁,平均45岁;病程0.5~28年,平均6.3年。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8~66岁,平均43.8岁;病程0.5~27年,平均6.5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中医症状及胃黏膜炎症程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治疗组采用排幽汤治疗,组成如下:

  苍术15g,厚朴10g,陈皮10g,甘草6g,黄连6g,竹茹10g,蒲公英15g,枳壳15g,马勃10g,甘松10g,茯苓10g。水煎服,每日1剂,两周为1疗程。

  对照组采用三联杀菌疗法:

  奥美拉唑 20mg,每日1次口服;羟氨苄青霉素1000mg,每日2次口服;甲硝唑400mg,每日2次口服。两周为1疗程。

  主要观察指标有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与体征、胃镜检查胃黏膜变化、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查HP阳性率。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分为近期临床治愈(1月后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或消失;1月后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显效(1个月后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1月后胃镜复查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有效(1月后主要症状明显减轻;1月后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无效(1个月后达不到有效标准之病例)。

  治疗结果:

  治疗组60例,治愈35例,显效 19 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60例,治愈24例,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5%。两组疗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91.6%,对照组90%,无显著性差异(P>0.05)。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属祖国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吞酸”等范畴,常见证候有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脾胃虚寒、气滞血瘀等,临床观察发现脾胃湿热型患者居多,约占50%以上,故笔者用清热利湿、醒脾清肺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取得满意疗效。治疗方中苍术苦温性燥,最善除湿健脾;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与陈皮、甘草组成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加燥湿清热之黄连,清肝胃郁热之蒲公英,清热利湿并用。胃以和降为顺,肺主气之肃降,故方中用竹茹化痰止呕、马勃清热肃肺,加枳壳共同调理脾胃气机;甘松开郁醒脾、茯苓利湿健脾,共助脾胃之气以祛邪,诸药相伍,脾升胃降,气机得通。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厚朴、黄连辛开苦降,调和气机,有抗炎、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茯苓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改善久病体质,增强抗病能力,还有消炎抗菌效果;蒲公英利胆、保肝,抗胃溃疡。本方用药通过对机体的整体调解,疏理脾胃,改善胃内环境,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以及对幽门螺杆菌的直接抑杀作用而达到消除幽门螺杆菌的目的。

  应用排幽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属脾胃湿热型患者,并与三联杀菌疗法相比较,结果表明临床疗效及杀灭HP作用均较好,无恶心、头晕、腹泻、便秘等副作用,且价格低廉,但中药煎煮方法繁琐,有待于剂型的进一步改进。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急性单纯性胃炎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